泛音/梵音實在是太流行了!對我而言是很好的安眠良方。
以上是花神的題外話。

「花神祭」,美!還算喜歡。
除了〈夏影〉一景,整體幾乎處於緩慢進行的狀態
畫面處理得美極了!充滿南方色彩的東方情調
我只能說這像「東方」,畢竟裡頭出現的並不都僅止於中國
強調的是「南方」,自中國古文明的南方開始
文學藝術所呈現的情調,是幾近婉轉輕柔和充滿巫術祭儀的氣息
《花神祭》一開始就讓我憶起南方最早的詩歌大作-《楚辭》
全然呈現朦朧迷幻的神靈狀態…和漂流、漂流的畫作
再裹以佛家的眼界,以及梵唱,於是不全然中國情懷是謂「東方」

整齣「花神祭」看起來很像是一場緩慢進行的儀式
或者說是一種用相機連拍「神話世界」以幻燈片模式播放(Slideshow)
舞台非常深,害我剛進劇院的時候倒抽了一口氣
這口氣正好在演出時應驗:我看不到舞台上端的呈現!
這讓我很生氣哦!窮學生花的票錢少就只能看一半的舞台嗎?
最讓我洩氣的是結束前所誦唸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一開始漸入的聲音聽起來不清楚像唸邪咒不多說
兩種聲音各以不同唸法進行才讓我倒盡胃口
一種較低沈的聲音以單音調(一聲)的方式誦唸,接近佛寺的誦經聲
另一種較高像小孩的聲音用清楚的四聲唸,咬字卻不標準=.=a
咬字不標準也算了。最反胃的是那個較高聲音的質感很浮躁很漫不經心
與較低聲音相配起來,簡直不倫不類!
不好意思,雖然我沒有單一的宗教信仰
但我對佛教的思想,容不下這樣的呈現方式
無論花神當中的這段誦經,用這樣的方式有沒有要表達特殊意涵?
對我而言,這樣的怪異組合幾乎要稱為「褻瀆」了。

《花神祭》以〈春芽〉、〈夏影〉、〈秋折〉、〈冬枯〉的順序搬演。
整個舞台在畫面的處理上,美得沒話說!
在聲音上,梵(泛)音的使用造成莊嚴的境界
〈夏影〉末和〈秋折〉時的女聲吟唱,繚繞得動人
至於誦經,不說了…那感覺很像看完《雙瞳》的懸疑恐懼卻被「真愛不死」打爛…
「緩慢」的處理,讓畫面呈現幾乎凝滯的狀態,表演者需要耗費很大的能量。
對觀眾的精神與集中力而言,也是極大的考驗!
重點在於,一景中僅僅呈現一種狀態,觀眾失去期待之後,感受就要消逝了。
我不否認在演出當中,曾經閉目養了幾回神…
卻因為閉目養神而有新發現:每當睜開眼睛重新注視舞台,總是受到畫面的震撼!
這種感覺我不知道怎樣用文字形容,嘿嘿。

〈冬枯〉結束之際,舞台緩緩流回序幕的畫面…。


--
為了說明清楚,「音調」指的是注音裡頭的四聲( ˊˇˋ)。

最後,我的「中國」指的是文化。
有政治思考的人就別看這篇了,很確然地,政治並不在討論範圍裡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阿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