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回學校看2006看戲行程的最後一檔演出,三個畢業生的solo show,三段個人小品。

 演出節目單上,指導老師杜思慧有著一段說明:「為什麼要做單人表演呢?這幾個學生在畢業前被逼著要做一個單人表演,這是我的堅持。只有一個很簡單的答案,那就是,去感覺、一個人、在台上。一個人在台上是無所遁形的,你準備了多少就是多少;一個人在台上是充滿可能性的,就算做錯也沒關係,搞不好找到了更好的詮釋出口;一個人在台上是孤獨的;一個人在台上就是全世界......。」

 這正可說明solo對演員的用意,今年五月我的Solo Performance過程,也這麼體會著!從無到有的演出,完全是自己一個人,跟老師工作。即使我的呈現其中一段找個好同學郁岑跨刀幫忙...,但這一切的箇中滋味,只有經歷過才能學到,是一段很痛苦、很值得經歷的過程。

 這三段演出,基本上是可愛的!香菱從吳爾芙的意識流出發,即使緊張但態度坦然,從與他結識的「潘地拉」課堂呈現、「死亡」劇中的老婆婆、「威尼斯商人」中的舞者、日前一同參與的法鼓山歌舞劇...,到目前的這場演出,看到他日漸成熟的舞台自信心;鈺婷是我唯一沒看過演出的演員,在呈現中,他試圖表現身為演員可以扮演的各種角色及面向,可惜缺乏了「誠懇」的態度,使得表演的距離稍嫌遠了點;江濤則是以原住民的身分訴說他的家庭及個人成長歷程,再也沒有任何角色的表演,比演員詮釋個人的故事來得動人。

 反觀自己這一年多來在表演方面的心得,重建起面對觀眾的態度與信心,看今夜演出的同時,思索著關於「表演的距離」。一間小劇場規模的排練教室呈現,觀眾與演員的近距離接觸,任何細微的動作都會被看得非常清楚,「表演的距離」便關乎著是否能讓觀眾「同步感受」的關鍵!

 以我的經驗而言,「心態」的建立非常重要!「心態」的差別嚴重影響著表演的落差。

 江濤的呈現是最鮮明的例子,對演員而言,再也沒有任何角色比自身故事來得更近的了。以角色的姿態對觀眾「坦白」、「分享」屬於自身的一切(當然這一定是經過剪裁的),自己如何在台上扮演自己,選擇如何編輯、如何述說、如何切換、如何演,都是關乎距離上的調整細節。在北藝戲館裡頭,以這種自剖形式呈現的solo不在少數,但在演員詮釋個人生活經驗及心理轉折的「心態」,會讓呈現出現不同「距離」的差異。以江濤的演出來說,在這個solo形式底下講述的個人故事,對觀眾而言算是非常生動的!更因為態度的關係,觀眾得以同步感受他的感受。否則,誰有資格要一堆人坐在底下看一個可能與自己素昧平生的人講述他自己的事?

 香菱使用的意識流形式則是我未能涉獵較深的,但他以與觀眾的小互動及介紹分享的方式做為開頭,讓我覺得整段呈現相當舒服,觀看的同時,無須在意「意識流」為何物,只需聽從直覺!小卡片的互相分享是我很喜歡的點,我從這裡以為,「意識流」開始於分享自己的直覺和想像。

 在鈺婷的表演中,我看到了以往同樣經歷的表演問題。即使他很努力的穿插許多劇本橋段,表現自己對表演的能力及方法,卻有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未獲解決!不知是緊張或是對於表演認知的使然,他在場上有一種「將觀眾隔絕在外」的樣貌。看演出的時候,我總是覺得,我與演員在「物理距離」上很近,卻覺得演員在「心理距離」上將我隔得很遠。我看不到任何角色的真實,甚至演員自述的時候,也好似有一層隱形的牆隔在我們之間。

=======================================

 你準備好這道菜了嗎?你準備好將這道菜跟觀眾分享了嗎?

 近距離的個人演出,對演員而言是非常大的試煉。在我知道如何對待此時此刻觀看我們演出的最親密的觀眾之後,我才知道如何好好當一個演員,才知道如何看待角色和舞台。

 無論我們準備好多少,我們能坦然的與觀眾分享自己角色的全部了嗎?

 在我會用「誠懇」態度的時候,驚覺與觀眾的距離變得更近了!這誠懇可不是在外表上表現得誠懇,而是更深層的「開放、分享」的心態、氛圍。觀眾不是敵人,敵人不會來看我們的演出,就別把觀眾拒於千里之外吧!

 除了「放鬆」,關於上述態度的建立,對我而言,是自身在表演之路上的一些心得...表演還有好多我還沒發現的、還沒真正搞懂的、還沒辦法以文字表達的,這只是對我而言甚為可貴的心得之一。跟今晚讓我們看演出的三位演員,以及觀看這篇文章的你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阿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